中国科学院大学MBA教育管理中心 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首席教练陶锋为MBA“创新创业与企业实务训练营”授课 - 中国科学院大学MBA教育管理中心

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首席教练陶锋为MBA“创新创业与企业实务训练营”授课

  • 日期:2019-03-13

2019年1月5日,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首席教练、创业导师陶锋为国科大MBA讲授“创新创业与企业实务训练营”课程。陶锋老师以“创业的修炼”为题目,从机会识别与市场定位、解决方案与产品迭代、商业模式与盈利之道、市场营销与用户关系、财务规划与资本助力、团队建设与内部管理几个方面展开讲述。

 


陶锋为国科大MBA同学授课

 

课上,陶老师使用模型及案例教学的方法为同学们详细讲解创业过程中的各个方面。陶老师通过机会市场分析模型来做出市场类型和创新程度进行区分,细分的四个原则让同学们瞬间理解到市场特点与创新程度的关系,以及做什么样的产品是蓝海,什么样的产品是红海,让大家有了一个基本的概念。陶老师又用创新模型浅显易懂的向同学们说明了应用创新的创新灵活性和广泛引用性。

 

案例展示时,陶老师能从一把雨伞的研发过程和思考过程来激发每个人对于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的意识,把一个很浅显的案例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并且说明,好的创新思路一定是来源于生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人们对于一种问题的痛点,进行深入和发散性的思考来产生的。陶老师还提出,创新要做到不同,并不一定是一定比别人要做的好才是一个好的产品,要做出特色来。

 

在讲解营销与定位的关系时,陶老师用了一个浅显的道理“梳子岂能卖和尚”来讲述市场定位的重要性,并讲述了市场营销的常用模型和用户心理的把握、掌握好销售的时机等等。在深入市场角度,又要了解品牌打造与用户的关系问题,如何让用户深入品牌的内涵对产品感兴趣,做到精准的营销。

 

在财务和资本方面,陶老师对创业者提出忠告,要大家切记盲目扩张,注意合理的发展节奏,把握好资源和条件,并对创始人团队的打造和团队的建设做出了进一步的指导,同时也从能力和心态两个维度要对创业企业要什么样的人做出了进一步的讲述:选择“黄铺”还是选择“老土”。

 

整个课程从开始到结束,同学们聚精会神,对课程内容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对老师的讲授给予赞赏。这种案例式教学深入学生实际,讲出了学生们最想听的内容,让学生受益匪浅。同学们也借此机会与老师进行沟通,并交流自己的创业心得。

 

陶老师别开生面、切合实际的讲课方法,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个课程座无虚席,干货满满。最后,国科大创新创业学院教育与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熙宁为陶锋老师颁发了“国科大创新创业学院双创导师”聘书,并希望老师能够经常来国科大校园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推动学生们创新实践的开展。

 


李熙宁为陶锋老师颁发“双创导师”聘书

 

背景链接:

 

陶锋,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首席教练,原清华x-lab首席培育教练,TechBooster合伙人,校园VC教育合伙人,国际著名孵化器Plug and Play特聘创业导师,极地国际创新中心特聘导师。陶老师为超过300个创业项目进行过一对一深度辅导,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自己的核心课程:《创业的修炼》。举办过《创业体验训练营》、《创业ABC训练营》、《创业加速训练营》等多场创业训练营并担任导师;在x-lab与facebook合作的《创新与创业:硅谷洞察》课程中担任主导师;清华大学“校长杯”创新挑战赛辅导导师,为参赛团队进行商业计划书辅导培训;作为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首席教练及授课教师之一,为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双创工作者讲授《创新与创业》课程;为人社部千名创业导师讲授《创业的修炼》课程;在全国高校“互联网+”大赛清华赛区担任评委;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紫荆谷创业训练营中担任创业导师。陶老师是清华MBA校友,有超过10年的互联网行业经验以及5年多的企业管理咨询行业经验。曾参与创办国内最早的汽车行业垂直网站(veryauto.com)和国内最早的商务社交网站(tianji.com),以及国内第一家3D虚拟世界游戏(hipihi.com),拥有丰富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产品策划、研发、运营管理以及营销推广等多方面的经验。并且,作为创业核心团队成员,在创业过程中也积累的宝贵的创业经验。此后,在和君集团工作期间,为超过20多家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主要方向为传统行业的互联网转型。

 

国科大MBA“创新创业与企业实务训练营”依托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教育资源、科研资源、产业资源,整合校外师资力量参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邀请具有丰富创业实践经验的知名企业家、风险投资家、行业专家、资深教授和科研工作者等,共同组成教学团队,以理论讲授、经验分享、企业参访、创业诊断、项目路演等互动式、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开展以创新与创业领域为目标的教育和研究活动,旨在培养大批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文/史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