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0日,MBA“数字经济发展与治理论坛”在中关村校区举行,特邀国务院参事、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大数据挖掘与知识管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国科大讲席教授石勇,带来以“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为主题的精彩讲座。讲座由经管学院孙毅教授主持。
科技创新引领社会发展
石勇指出,科技创新既要“顶天”,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致力于未来发展;又要“立地”,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赢得战略主动。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对科技创新至关重要。他提出,应绘制“人才地图”,形成高质量发展的人才优势。引才方面,需创新方式,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用才方面,要推动人才各尽其才,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结合。留才方面,石勇强调,需构建完善的人才服务体系,将住房、教育、医疗、落户等内容纳入“公共服务体系”,以构建一流的人才生态,持续留住人才。
数字技术与人才培养
石勇提到,应实施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推进数字技能提升行动,开展数字人才国际交流活动,数字人才创新创业行动,以及数字人才赋能产业发展行动。此外,还应举办数字职业技术技能竞赛活动,以加快数字人才的培养,支撑数字经济的发展。
数字经济与社会发展
石勇强调,社会发展依赖于数字经济。他指出,“十四五”期间全国范围内的数据中心将形成一体化格局,强调集约化、规模化和绿色化。推进“东数西算”工程,有助于解决大数据中心枢纽节点与碳排放目标之间的矛盾,打破政府部门间、政企间的数据壁垒,增强数据资源流通活力,形成“数据大脑”,将算力资源、数据资源转化为智力资源。在“东数西算”发展方面,石勇提出了以下建议:第一,完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国家建立与数据中心相匹配的基础电网和互联网设施,提升绿色能源比例和网络基础设施的传输效率。第二,统一建设标准:特别关注自主软硬件技术的研发和使用,完善评估系统建设,防范数据安全风险。第三,构建数据要素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算力和数据这两大数字经济核心的价值,抓住数字中国建设的机遇,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第四,同步规划节点地区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营:寻求中央政策支持地方政府的建设投入和税收分配、就业相关问题。
发展数字经济的六点建议
一是持续强化数据开放与数据保护:以市场为导向,构建数据流通新生态,正确处理政府与民营企业的关系,引导民营经济以社会价值为导向健康发展。
二是持续推动大数据职业技能培训:重视中高职学校的大数据职业技能培训,以应对数字经济建设的人才短缺。
三是持续加强“卡脖子”工程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应协助“卡脖子”工程开辟市场,以软带硬,鼓励头部企业用市场化方式投资,支持大型平台带动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
四是加快建立“一卡一码”民生服务体系:打破政府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建立统一的公民信息服务机构和公民服务大数据平台,用一卡一码开展民生服务。
五是加快建立面向全社会的征信体系:通过征信立法,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最大化政府、企业、个人三者的信用社会价值。
六是积极争取国际话语权:参加各类数字经济相关国际组织,如开放政府联盟,在“一带一路”中强调“绿色”与“数字”协同发展。石勇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为在场师生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和思考方向,对未来数字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张焱博)
背景链接
石勇,从事数字经济、多目标决策、数据挖掘与知识管理科研与应用工作。在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3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6部,谷歌学术指数为64,被引次数2万余次,连续10年入选Elsevier发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014-2023);先后创立国际信息技术与量化管理杂志(SCI)、数据科学年鉴(Springer)并担任主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课题、海外合作项目、国家973重大项目课题等10余项;先后获得中国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2009)、康托尔学术奖(2009)、国际智能联盟科研贡献奖(2018)、成思危全球奖(2021)理查德·普莱斯奖(2023)等国内外奖项。
“数字经济发展与治理论坛”是中国科学院大学MBA教育管理中心发起设立的学术交流平台。平台秉承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与产业结合的宗旨,聚焦数字经济发展的前沿、焦点话题,汇聚跨学科、跨领域的优秀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研究和实践成果,旨在更好的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探讨和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推动数字时代的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助力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