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MBA教育管理中心 数字经济的内在逻辑——杨晓光研究员做客数字经济发展与治理论坛 - 中国科学院大学MBA教育管理中心

数字经济的内在逻辑——杨晓光研究员做客数字经济发展与治理论坛

  • 日期:2024-04-29

2024年4月25日,“数字经济发展与治理论坛”在中关村校区举办,邀请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晓光为同学们带来主题为“数字经济的内在逻辑”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国科大经管学院孙毅教授主持。

 

 

本次讲座以传统经济“围绕生产端展开”为切入点,分析了卖方经济到买方经济的转化,讲述了数字技术、数据、网络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要素,对市场、生产与服务、科技创新、资本投入、人力资本和资源环境的融合和赋能,最后指出了数字经济的设计演化特征,以及中国发展数字经济的优势和潜在陷阱。

 

一、传统卖方经济到买方经济的转换

传统经济主要驱动力是生产方,本质上是短缺经济、卖方市场经济。随着科技的进步,带动了人类生产力大幅的提高,产品供应能力呈现指数型增长,导致市场迅速从传统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换。随之而来的消费形态的改变,呈现多样化的特征。伴随人类对于存活、安全、情感、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不断的升级,支付意愿也随之不断增加。同时人类对需求的不断刺激及消费欲望的无上限,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环境危机,值得引起高度关注。

 

 

二、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买方经济带来了什么

数字技术全面赋能交易市场、智能制造、智慧服务、协同创新,大幅提高了买方的便利性、智能化、创新性和效率。同时,数字技术也使得为劳动者赋能、改变资本投入方式、改善能源环境等方面得以有效升级。

 

三、数字经济的内在机理

数字经济三大机制实现的“物质’基础是信息技术、网络和数据,实现的方式是机制、算法。信息技术是数字经济的物理手段,网络(互联网+物联网+通讯网)空间是数字经济的连接空间,数据是数字经济的操作对象。三者相互交融,网络依赖信息技术,用数据表达;数据通过信息技术产生和采集,来自网络;信息技术回应网络和数据的表达需求。机制、算法是数字经济的灵魂,依托于信息技术、数据和网络。

 



 

四、数字经济的设计演化

传统经济之中,市场的形成、市场规则的形成、人们交易习惯的形成,主要是自然演化而成的。而在数字经济之中,交易对象急剧扩大,理论上是接近完全市场。交易选择维度极大的提高、异质性的交易机制和交易习惯严重影响交易效率。外生的交易机制和交易的算法实现成为交易得以进行的前提。另外,在设计出来的市场规则和算法条件下进行交易,机制设计可以引导人们在自利的原则下,实现兼顾个体和社会的市场均衡,形成设计演化。这与自演化的长期性、无序性、混杂性、高成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本质上加快了经济演化速度。

 

 

五、中国数字经济的机会和潜在的陷阱

中国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潜在的问题。数据及隐私保护方面相对薄弱,民众与互联网平台信息能力严重不对称,数字技术造成的劳动力转型难、流量为王、交易成本异化、平台垄断、信息茧房等方面的问题,为数字经济在中国的发展造成了较多“陷阱”。另外,原创性数字经济商业模式、专利和核心技术偏少的问题,也是制约中国数字经济在中国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问题。

 



 

六、拥抱数智技术、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当前,数智技术催生新型休闲娱乐、催生新型健康养老、拓展和创造新型服务,基于大数据的产品和服务是趋势所在,数字产品资产化是新的经济引擎。面对浪潮,要关注数智时代数智人才培养,注重知识的创造,拓展新质生产力发展主要方向的领域知识、提升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对经济社会文化和人类行为的理解能力,甚至对国家安全的深刻认知和建构能力。

(文、图/程功)

 

背景链接

杨晓光,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长,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科学与数学》主编。主要研究兴趣为金融学、数字经济、博弈论、复杂社会系统。获得过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复旦管理学突出贡献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茅以升青年科技奖、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才等荣誉。 

 “数字经济发展与治理论坛”是中国科学院大学MBA教育管理中心发起设立的学术交流平台。平台秉承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与产业结合的宗旨,聚焦数字经济发展的前沿、焦点话题,汇聚跨学科、跨领域的优秀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研究和实践成果,旨在更好的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探讨和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推动数字时代的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助力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