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日下午,国科大90名MBA学生在创新创业学院教育与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熙宁老师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计算机科学技术综合性研究的学术机构。
14点整,怀揣着一颗颗激动而又敬畏的心,同学们参观了《中国计算机事业的摇篮》展览。期间,同学们先后了解了计算所的“曙光”——中国高性能计算机第一品牌;“龙芯”——中国第一颗通用处理器芯片;计算所训练班--中国计算机事业的“黄埔军校”以及计算所的历任领导。
参观《中国计算机事业的摇篮》展览
参观结束后,中科院计算所教育处处长李琳老师热情地接待了同学们,并向大家介绍了计算所的基本情况。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计算所的工作和成果,李琳处长还专门安排了三场精彩的讲座。
首先,计算所技术发展处处长刘新宇老师简单介绍了计算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情况--计算所EDA平台共享平台关键资源、计算所北京双创支撑平台实施效果、双创产业生态构建成果、计算所双创产业生态建设总体思路等科研成果。此间,还介绍了“寒武纪—独角兽公司”的有趣故事和发展历程,以及宁波分所的“中科创客空间”。
计算所技术发展处处长刘新宇老师做讲座
接着,中科驭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计算所博士生导师鄢贵海老师做报告,内敛而又不失幽默的鄢贵海老师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科技创新到科技创业的理想与现实”,从中同学们也了解到了计算机所追求的“斯坦福模式”以及数据的“摩尔定律”与“荒野时代”。另外,鄢贵海老师也告诉同学们:专用计算将是“后摩卡时代”的重要战略机遇,在专用计算这个赛道上,市场巨大,但会很分化,而如何才能在商业上处理好统一的技术和分化的市场之间的矛盾是产业化关键所在。
中科驭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鄢贵海老师做报告
最后,中科物栖(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计算所博士生导师张磊老师为同学们详细地介绍了“从研究技术到市场的创业之路”,同学们也初步了解“万物智联”这一理念,以及近20年信息生态及发展:桌面计算时代-移动计算时代-万物互联时代。张磊老师明确告诉同学们:物联网还处于功能物联网时代,需要努力向智能物联网跨越。
中科物栖(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磊老师做报告
报告最后,同学们和计算所老师就专业和工作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探讨,半天充实而又有趣的参观就这样在一片掌声和欢笑声中愉快地结束了,同学们跟着“计算的脚步”,在这个离科学最近的地方,学习和探讨科技的奥秘,相信这次的参访一定给每一个学子的心中都添了不少涟漪。
和老师认真探讨的同学们
衷心祝愿计算所的成果不断,再创新高,也期待之后能有机会再度参观学习,重温中科院计算所的魅力。
背景链接: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简称计算所)创建于1956年,是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计算机科学技术综合性研究的学术机构。计算所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并形成了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发基地,我国首枚通用CPU芯片也诞生在这里。计算所是我国计算机事业的摇篮。伴随着计算所的发生发展,先后为国家培养了几百名我国最早的计算技术专业人员,在这里工作或学习过的院士有二十余位。随着学科与技术发展,从计算所陆续分离出中科院微电子学研究所、计算中心、软件所和网络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以及联想、曙光等高技术企业。六十多年来,计算所在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截至2017年底,计算所获得国家、院、市、部级科技奖励227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50项(含非第一完成单位13项),院、市、部级科技奖励177项(含非第一完成单位15项)。
MBA“创新创业与企业实务训练营”的“走进科学院”模块结合中国科学院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特色及优势,带领MBA学生参访中国科学院知名研究所。通过实地参观、专题讲座、互动交流等方式,在科研选题、需求对接、筛选成果、推选专家、技术转移、搭建平台以及进度安排等方面让MBA学生们详细了解新形势下各科研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总体思路、重要举措及成果转化实例。同时帮助有志于在新兴行业发展的同学更好地了解行业的前沿方向,充实最新的行业知识。
(文/熊宇辰 陆倩倩 图/高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