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5日,国科大经管学院特色课程《杰出科学家系列讲座》迎来第二次课。本次课程由原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理事长徐伟宣教授主讲,主题为“中国管理科学的前世今生”,深入探讨了中国管理科学的发展历程。经管学院院长助理许健教授主持本次课程讲座。
徐伟宣教授
徐伟宣以管理科学的严谨定义作为引子,深情追溯了中国管理科学的“前世”。早在改革开放之前,就在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问世五年后,即1916年,中国便出现了该书的首个中译本《工厂适用学理的管理法》。紧随其后,1928年,中国第一所管理学院应运而生。然而,到了1958年,受苏联体制影响,我国一度取消了管理学这一学科。直至改革开放后的1984年,首批管理学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到了1991年,首批9所院校开启了MBA教育试点。至今,已有超过300所院校招收MBA、EMBA、MPA等专业学位学生,为中国管理科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徐伟宣以其老师华罗庚院士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为例,介绍了将科学方法运用到管理活动的先驱们。从1965年开始,华罗庚率中国科大、北航、人大的师生试点统筹法和优选法,并组织了“全国推广双法小分队”,足迹到过26个省、市、自治区。在跟随华罗庚推广“双法”期间,徐伟宣留下了无数难忘的瞬间。他表示,华罗庚曾经说过:“搞科学要让大多数人能听得懂。”在讲授优选法时,华罗庚仅需借助一根拐杖、一支粉笔和一张纸,便能将复杂的优选法概念阐述得清晰透彻。课程现场,徐伟宣仅用一张纸就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华罗庚当年为工人们讲解单因素优选法的过程。
接着,徐伟宣分析了中国管理科学的特点,并介绍了管理科学的学科划分。管理科学部包含了4个一级学科和63个二级子学科。一级学科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经济科学、宏观管理与政策等。
随后,徐伟宣介绍了中国管理科学的“今生”。2019年5月,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联合决定正式启动管理科学高质量期刊推荐工作,包括推荐国际期刊和中文期刊两项任务。推荐工作主要基于同行评议、价值导向、等效应用原则,以期刊刊发的论文品质及期刊的学术贡献为主要标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同时考虑文献计量指标和同行评议情况。2020年8月29日,三家学会联合发布管理科学高质量期刊推荐列表,并将其命名为FMS(Federation of Management Societies of China)期刊列表,希望通过三家学会的学术公信力和影响力,引导科研人员聚焦领域重要期刊,提升高质量中文期刊的学术吸引力和学术影响力。截止目前,国内已有许多学院采用,同时国外百余种知名期刊报道了FMS。基于FMS,徐伟宣介绍了近十年中国管理科学的发展:2021年中国大陆学者在133种FMS的A类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已经达2515篇,是2011年发表的494篇的5.09倍,年均增长17.67%。中国大陆学者为主要作者的论文占比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从2011年的54.45%增长到2021年的83.34%。近10年来,中国大陆学者在133种FMS的A级期刊发表论文共计13744篇,占世界所有A级期刊论文比10.60%;2021年2515篇,占16.52%,在B级期刊发表论文共计42985篇,占世界所有B级期刊论文比13.95%;与发达国家相比,年发文量2012年超过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位居世界第3;且与位居第二的英国之间差距逐年减小,2019年超过英国,与美国差距也逐渐缩小。与周边亚洲国家或地区相比,年发文量从2007年开始超过这些国家或地区,随后保持明显优势。
最后,徐伟宣以1980年在美国马里兰大学看到“中国邮递员问题(Route Inspection Problem)”之父管梅谷教授的讲座受到高度关注作为引子,阐述了多个中国管理科学发展的“顶天立地”的成果,例如:合肥工业大学杨善林院士团队在轿车整车自主开发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工程应用方面的成就,北京交通大学高自友教授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黄海军教授在城市交通流时空分布规律与数值计算方面的重要贡献,南京大学盛昭瀚教授领导的“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管理的理论、方法与应用创新研究”项目,以及中国科学院曾大军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等。这些丰富的案例让同学们大开眼界,对中国管理科学的研究成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随着讲座接近尾声,现场的同学们纷纷积极举手提问。面对同学们的问题,徐伟宣教授始终保持着耐心和专注,逐一进行详细解答,不仅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复杂的专业概念,还分享了自己多年来的经验和见解,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课后合影
精彩的课程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同学们不仅从徐伟宣教授的讲座中领略到了管理科学领域众多先辈们致力于科学事业、严谨治学的崇高精神,还深切感受到了我国学者在国家重大问题上勇于担当、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和科学品质。尽管徐伟宣教授已步入耄耋之年,但他依然神采奕奕,对待学术一丝不苟,其一言一行让同学们真切体会到了老一辈科学家的风范,无论是在知识层面还是在精神层面,都令人肃然起敬。
(文、图/刘国栋)